每年高考前夕,各地模考英语作文题都会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,2018年的题目既延续了传统命题思路,又融入了时代特色,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,分析这些题目,不仅能帮助考生把握命题趋势,也能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。
命题特点:贴近生活,强调思辨
2018年模考英语作文题主要分为三类:
-
社会热点类
例如北京海淀区模考题目:“共享单车是否应该被限制使用?”要求学生结合环保、公共秩序等角度展开论述,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,以及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。 -
传统文化类
江苏南京模考题“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春节”,要求考生在描述节日习俗的同时,传递文化内涵,此类题目注重语言的应用性,强调文化自信。 -
个人成长类
上海黄浦区模考题“失败是否比成功更有价值”,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成长经历,这类题目需要考生结合自身体验,展现逻辑分析与情感表达的结合。
命题的共同点是摒弃了空洞说教,而是通过具体情境,考查学生的真实语言运用能力。
高分作文的共性
从阅卷反馈来看,高分作文往往具备以下特点:
-
观点明确,逻辑清晰
例如在讨论共享单车时,高分作文会先亮明立场(如“适度管理优于一刀切限制”),再分点论证,最后提出建议,逻辑链条完整,避免泛泛而谈。 -
语言准确,句式多样
阅卷教师特别看重语言的丰富性,在描述春节时,能用“reunion dinner”“red envelopes”等具体词汇,而非简单重复“happy”“important”,适当使用定语从句、倒装句等复杂结构,体现语言功底。
有深度**
以“失败的价值”为例,普通作文可能仅罗列“失败让人坚强”,而高分作文会进一步分析失败如何培养韧性(resilience),甚至引用爱迪生或乔布斯的例子佐证。
考生常见问题
-
模板化严重
许多学生生搬硬套“万能句型”,如“Every coin has two sides”,导致内容空洞,模考阅卷中,这类作文很难超过第二档分数。 -
中式英语表达
例如将“开拓视野”直译为“open eyes”,正确表述应为“broaden one’s horizons”,这类错误暴露出语言积累的不足。 -
论证缺乏说服力
部分作文仅堆砌观点,缺少数据或事例支撑,如讨论环保时,若加入具体数据(如“共享单车减少碳排放30%”),说服力会显著提升。
备考建议
-
积累鲜活素材
关注时事新闻,整理高频话题词汇,例如人工智能(AI)、垃圾分类(waste sorting)等,确保考场上能快速调用。 -
强化逻辑训练
练习用“观点—论据—结构写作,避免跳跃式思维,可参考托福、雅思作文的论证方法。 -
多维度修改习作
写完作文后,从内容、语法、连贯性三个维度修改,例如检查段落间是否有过渡句,代词指代是否明确。
从模考看高考趋势
2018年模考作文题与后来高考命题高度吻合,例如全国卷I的“给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习俗”,与多地模考主题一致,这说明模考不仅是演练,更是风向标。
英语作文的本质是思维的外化,真正优秀的表达,不在于辞藻堆砌,而在于能否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传递思考,考生与其焦虑分数,不如将写作视为与世界对话的工具——这才是英语学习的终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