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月道是一条蜿蜒于山间的石板路,连接着村庄与外界,它并不宽阔,仅容两人并肩而行,却承载了几代人的足迹,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,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,雨天则透出深沉的墨色,这条路没有名字,村里人习惯称它为“路月道”,因为每逢满月,月光会铺满整条小道,像一条银色的河流。
关于路月道的来历,村里老人说,最初是几个采药人踩出来的,山里有珍稀草药,采药人为了避开野兽,选了这条隐蔽的路线,后来,村民为了方便赶集,一块块石板铺上去,渐渐成了现在的模样,路不长,走完不过二十分钟,但每一步都能踩到故事。
小时候,我常跟着祖父走这条路,他背着手,慢悠悠地迈着步子,偶尔停下来指着某块石板说:“瞧,这块是你太爷爷铺的。”我蹲下去摸,石板上有一道浅浅的刻痕,像是某种记号,祖父说,当年铺路时,每家出一个人,带着自家的石板来,铺完就在石板上做个标记,这条路成了整个村庄的缩影,每一块石板都代表一户人家。
路月道最热闹的时候是清晨,天刚蒙蒙亮,赶早市的村民便挑着担子出发了,新鲜的蔬菜、刚摘的水果、还带着露水的草药,在扁担两头晃悠,人们相遇时总会侧身让一让,寒暄几句,张家的阿婆会塞给李家的孩子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,王家的叔叔顺手帮邻居扶一扶快滑落的箩筐,这条路不长,却装满了人情味。
雨天是另一番景象,石板被雨水冲刷得发亮,缝隙里冒出小小的青苔,村民们穿着蓑衣,踩着木屐,脚步声“嗒嗒”地响,偶尔有人滑倒,也不恼,笑着爬起来继续走,孩子们最喜欢雨天,光着脚丫在石板路上跑,溅起的水花惊得路边的蚂蚱乱跳,雨水汇成细流,沿着石板的纹路向下淌,像一条条透明的小溪。
路月道也有寂静的时候,冬日的午后,阳光斜斜地照下来,石板路上几乎没有人影,只有风掠过路旁的野草,发出沙沙的轻响,偶尔有野猫蹿过,或者一只山雀停在石板上啄食草籽,这种时候,整条路仿佛睡着了,只剩下岁月在石板上静静沉淀。
后来,村里修了公路,宽阔平整,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,路月道渐渐被冷落,走的人越来越少,杂草从石板缝里钻出来,有些地方甚至塌陷了,有人提议拆掉石板铺成水泥路,但村里的老人坚决反对,他们说,这条路是祖辈留下的,拆了,村里的根就断了。
去年回乡,我发现路月道被重新修葺过,塌陷的石板换了新的,杂草也被清理干净,村支书说,现在城里人喜欢来乡下玩,这条路成了“网红打卡地”,果然,周末时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,举着手机拍照,他们穿着鲜艳的冲锋衣,踩着专业的登山鞋,小心翼翼地走过每一块石板,有人蹲下来研究石板上的刻痕,有人对着路边的野花调滤镜。
我站在路边,看着陌生又熟悉的场景,路还是那条路,石板还是那些石板,但走在上面的不再是挑着担子的村民,而是背着相机的游客,月光依旧会铺满整条小道,只是赏月的人变了。
路月道像一本摊开的书,每一块石板都是一页,有人读到了风景,有人读到了历史,而我读到了记忆,它不会消失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,或许再过几十年,又会有新的故事刻在石板上,等待后来的人去发现。
石板路沉默,但每一步都藏着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