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化教育背景下,国际课程如IB、A-Level、AP等已成为许多学生升学的重要选择,关于这些课程是否必须包含作文写作,一直存在争议,有人认为作文是学术能力的核心体现,也有人觉得它过于形式化,甚至可能限制学生的创造力,国际课程中的作文究竟是否必要?
作文在国际课程中的核心作用
国际课程的作文并非单纯为了考核语言表达能力,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、逻辑分析和学术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,以IB课程的拓展论文(EE)为例,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篇4000字的研究论文,这不仅考验他们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理解,更锻炼了信息整合与论证能力。
同样,A-Level的文科科目如历史、文学,通常要求学生撰写长篇论述性文章,这种训练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论点,并用证据支撑观点,这种能力在大学阶段尤为重要,AP课程的英语语言与写作科目更是直接对标大学水平的学术写作标准,强调逻辑严密、表达精准。
学术写作与未来发展的关联
大学阶段的学习,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,学术写作占据极大比重,许多国际课程的设计初衷就是为学生提前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,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显示,具备扎实学术写作能力的学生,在大学期间的论文成绩平均高出15%-20%。
职场中的许多岗位同样需要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,无论是撰写商业计划、分析报告,还是与客户沟通,清晰、有说服力的文字都是关键技能,国际课程中的作文训练,实际上是为学生未来的学术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。
作文是否限制创造力?
有人质疑作文的固定格式会束缚学生的思维,但事实上,国际课程的作文要求恰恰鼓励创新,IB的创意写作任务允许学生以小说、诗歌等形式完成作业,而AP英语文学考试中也包含开放性写作题目,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,而非作文形式本身。
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教学方式,如果教师只强调模板化写作,确实可能扼杀创造力,但若注重思维拓展,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,作文反而能成为激发创意的平台。
如何优化国际课程的作文教学
要让作文发挥最大价值,课程设计者需注意以下几点:
- 平衡自由与结构:提供清晰的写作框架,但不过度限制内容,允许学生在议论文中融入个人见解,而非机械套用固定模式。
- 注重反馈而非评分:教师应更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改进写作逻辑和表达,而非仅给出分数。
- 结合现实问题:让学生撰写与当前社会、科技或文化相关的议题,增强写作的实用性和趣味性。
个人观点
国际课程的作文不仅有必要,而且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它不仅是学术能力的体现,更是思维训练的载体,与其质疑作文的价值,不如思考如何让它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。